pixlr:怎麼讓圖片背景變透明?(去背景)
1. http://cooltemplate2013.blogspot.tw/ CSS @WebTech DIV區塊標籤 《色碼表》教學
2. Blogger template模板教學課程---CSS外觀解說
看過了模版基本結構的介紹,接下來先談比較重要的外觀設計,一個好的CSS設計不僅讓你的網頁更有吸引力,符合網頁標準技術的設計更能讓你的網頁在不同瀏覽器中運作正常,不會跑來跑去,我想很多人都有這經驗,逛到許多網站發現整個結構錯亂,邊欄跑到下方或是延伸到遙遠的右方(這以無名最嚴重),或是整個畫面一片空白,還要反白才能看清楚文章在寫些什麼(Yahoo有案例),或是層層疊疊,文字都堆在一起,綸太郎都忍不住罵聲「這是什麼鬼啊!」,這就是沒有做好CSS外觀設計的失敗,如果你一直堅守在某個瀏覽器(不論IE或是FF),而不肯自己作改變,設計或修改模板來適合大部份瀏覽者的需要,我想這篇文章你也可以省略,不用浪費時間看了。
首先我們大概來看整個網頁的CSS結構配置圖,如下:
配合上圖來說明,
‧ body(藍色):整個網頁的主體,通常不用設寬度,只要設底色,但如果有用固定背景圖,則建議要設,控制網頁的展示。
‧ outer-wrapper(淺黃色):網頁大小layout的範圍,如果你想設計1024*768大小的模板,在此就要定義width的大小(例如width:990px;),如果你想依解析度大小彈性運用,這裡就要設百分比(如width:95%;)
‧ header-wrapper(紅棕色):標題區塊的大小,這個網頁元素通常包含
#header這個元素及.description(網誌形容),較高階的這裡會放導覽條(menu_bar或header_menu),如下,
通常很多人會放圖片,使用網頁元素裡的標頭編輯可以插入圖片,但綸太郎建議不要這樣做,因為有時會縮減你的原始圖片,所以還是利用修改css碼來放圖片比較能放到你想放的位置,也能控制圖片大小,語法為
有時不能成功,試著改成
為什麼要加上#00ffff,這是標頭區的背景顏色(可自設),有時背景圖比較慢顯示或是叉燒包,至少還有背景顏色可看到,不會一片空白,或是跑出底色。
※ 如果你想將標題分成兩部份,像這篇如何將標題(頭)分兩欄,加入網頁元素的作法,那麼會有#header及#header-right兩個定義,兩者加起來就不能大於header-wrapper的寬度,否則元素會被推到下方去。
‧ content-wrapper(橘色),包含main-wrapper+sidebar-wrapper,寬度要設好,通常都要預留邊界的空間,很多時候sidebar往下掉,就是因為寬度不夠,譬如文章裡的圖片超過post的寬度,或是sidebar裡的元件widget超過sidebar設的寬度,而這些都可以透過修改寬度來避免,或是利用overflow:hidden;來設定。
‧ main-wrapper(綠色),主文區(#main),包含
* 文章標題(.post h3),通常會和日期(.date-header)擺一起
* 內容(.post)
* 文章相關資訊(.post-footer),如創作者(posted by)、發佈時間、意見及文章分類等,這部份很多人勾選了版面配置的網誌文章編輯,還是無法控制這些元素的出現或隱藏及移動位置,通常原因是出在你使用的模板不是官方設計的,所以更改後還是沒有效果,這時就要利用html裡面的語法來作調整,這以後再談。
* 意見區(comments)。
這裡可以加些讓文章內容格式更漂亮、更專業的元素,例如利用
‧ blockquote,引用他人文章的區塊設計。
‧ code,程式碼的外觀設計。
‧ 讓文字加上底線,顯示重要性。
這些透過Google查詢都可以取得相關的教學文章。
‧ sidebar-wrapper(黃色),sidebar邊欄的配置,這裡可以放網頁元素,很多小工具widget的地方,有的模板會分兩欄或常看到的三欄式,或是綜合式(多欄)模板,這裡寬度控制更要留心,儘量讓你的widget寬度與邊線預留5px的空間。
‧ footer-wrapper(靛青色),頁尾,通常綸太郎會放網站連結及版權宣告、模版設計來源,後台登入等資料,
可參考Blogger 新手基本技巧問答(四)說明,也有人會利用這區塊分成三欄來放網頁元素,這是比較高階的用法。
這裡常看到的定義h1、h2、h3,這些通常用來定義元素的標題大小,從h1~h6都有,常見的是,
#header h1,網站標題
.post h3,文章標題
h2.date-header,每篇文章日期的格式
.sidebar h2 ,邊欄的標題,例如最新文章、最新回應
#comments h4,意見,文章下方顯示幾則意見的文字格式。大部分模板都是如此定義,但也有少數有自己獨特定義的型態。
另外CSS裡的元素定義名稱,每個模版都不盡相同,須靠自己判斷,尋找類似意思的名稱即可,以上為CSS外觀的結構大綱說明,細節部份等下篇再談了。
延伸閱讀:
Blogger template模板教學課程---概說及基本結構
Blogger template模板教學課程---HTML內容架構
blogger模版CSS語法細部介紹(上)
Blogger模版CSS語法細部介紹(下)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首先我們大概來看整個網頁的CSS結構配置圖,如下:
配合上圖來說明,
‧ body(藍色):整個網頁的主體,通常不用設寬度,只要設底色,但如果有用固定背景圖,則建議要設,控制網頁的展示。
‧ outer-wrapper(淺黃色):網頁大小layout的範圍,如果你想設計1024*768大小的模板,在此就要定義width的大小(例如width:990px;),如果你想依解析度大小彈性運用,這裡就要設百分比(如width:95%;)
‧ header-wrapper(紅棕色):標題區塊的大小,這個網頁元素通常包含
#header這個元素及.description(網誌形容),較高階的這裡會放導覽條(menu_bar或header_menu),如下,
background: #00ffff url("圖片網址") no-repeat;
有時不能成功,試著改成
background-image: #00ffff url("圖片網址") no-repeat;
為什麼要加上#00ffff,這是標頭區的背景顏色(可自設),有時背景圖比較慢顯示或是叉燒包,至少還有背景顏色可看到,不會一片空白,或是跑出底色。
※ 如果你想將標題分成兩部份,像這篇如何將標題(頭)分兩欄,加入網頁元素的作法,那麼會有#header及#header-right兩個定義,兩者加起來就不能大於header-wrapper的寬度,否則元素會被推到下方去。
‧ content-wrapper(橘色),包含main-wrapper+sidebar-wrapper,寬度要設好,通常都要預留邊界的空間,很多時候sidebar往下掉,就是因為寬度不夠,譬如文章裡的圖片超過post的寬度,或是sidebar裡的元件widget超過sidebar設的寬度,而這些都可以透過修改寬度來避免,或是利用overflow:hidden;來設定。
‧ main-wrapper(綠色),主文區(#main),包含
* 文章標題(.post h3),通常會和日期(.date-header)擺一起
* 內容(.post)
* 文章相關資訊(.post-footer),如創作者(posted by)、發佈時間、意見及文章分類等,這部份很多人勾選了版面配置的網誌文章編輯,還是無法控制這些元素的出現或隱藏及移動位置,通常原因是出在你使用的模板不是官方設計的,所以更改後還是沒有效果,這時就要利用html裡面的語法來作調整,這以後再談。
* 意見區(comments)。
這裡可以加些讓文章內容格式更漂亮、更專業的元素,例如利用
‧ blockquote,引用他人文章的區塊設計。
‧ code,程式碼的外觀設計。
‧ 讓文字加上底線,顯示重要性。
這些透過Google查詢都可以取得相關的教學文章。
‧ sidebar-wrapper(黃色),sidebar邊欄的配置,這裡可以放網頁元素,很多小工具widget的地方,有的模板會分兩欄或常看到的三欄式,或是綜合式(多欄)模板,這裡寬度控制更要留心,儘量讓你的widget寬度與邊線預留5px的空間。
‧ footer-wrapper(靛青色),頁尾,通常綸太郎會放網站連結及版權宣告、模版設計來源,後台登入等資料,
可參考Blogger 新手基本技巧問答(四)說明,也有人會利用這區塊分成三欄來放網頁元素,這是比較高階的用法。
這裡常看到的定義h1、h2、h3,這些通常用來定義元素的標題大小,從h1~h6都有,常見的是,
#header h1,網站標題
.post h3,文章標題
h2.date-header,每篇文章日期的格式
.sidebar h2 ,邊欄的標題,例如最新文章、最新回應
#comments h4,意見,文章下方顯示幾則意見的文字格式。大部分模板都是如此定義,但也有少數有自己獨特定義的型態。
另外CSS裡的元素定義名稱,每個模版都不盡相同,須靠自己判斷,尋找類似意思的名稱即可,以上為CSS外觀的結構大綱說明,細節部份等下篇再談了。
延伸閱讀:
Blogger template模板教學課程---概說及基本結構
Blogger template模板教學課程---HTML內容架構
blogger模版CSS語法細部介紹(上)
Blogger模版CSS語法細部介紹(下)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開始進行CSS+DIV畫表格 (取代Table)
為了讓大家方便在DIV和table之間的轉換,所以在CSS的命名上主要就是使用「css_」作為開頭,方便做一個對照。首先,以前面的範例table範例語法:
<table> <tr> <td>標題</td> <td>回應</td> <td>日期</td> <tr> <tr> <td>如何停用WordPress內建搜尋功能?</td> <td>5</td> <td>2011-10-30</td> <tr> </table>
接著,我們將以上語法改成CSS+DIV的切板模式,如同前面所說,為了方便對照,所以CSS的定名開頭採用「css_」。
<div id="css_table"> <div class="css_tr"> <div class="css_td">標題</div> <div class="css_td">回應</div> <div class="css_td">日期</div> </div> <div class="css_tr"> <div class="css_td">如何停用WordPress內建搜尋功能?</div> <div class="css_td">5</div> <div class="css_td">2011-10-30</div> </div> </div>
接下來,我們套上CSS的語法,效果就會出現了!
#css_table { display:table; } .css_tr { display: table-row; } .css_td { display: table-cell; }
CSS語法與table比對
事實上,從上面的語法來看,要用table改成css的方式並不困難,所有的樣式定義需要全部透過CSS的id或是class全部獨立出來,其他部分寫起來是差不多的。上面的語法,並沒有對CSS畫出的表個做顏色、邊線、寬度作定義,可能看起來醜醜的,這部分就請大家自己摸索了。這篇文章主要是要告訴大家,利用CSS也是可以達到table的效果。下面列出一些display對應table的屬性:
- inline-table:顯示成前後沒有換行的表格
- table:對應<table>標籤,以表格方式顯示。
- table-row:對應<tr>標籤。
- table-row-group:對應<tbody>標籤。
- table-cell:對應<td>標籤。
- table-caption:對應<caption>標籤。
- table-column:對應<col>標籤
- table-column-group:對應<colgroup>標籤。
- table-header-group:對應<theader>標籤。
- table-footer-group:對應<tfooter>標籤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